本帖最后由 正清风 于 2017-12-25 20:15 编辑
什么是景深?理论上来说,只有落在焦点上的像成像才是清晰的,范围非常之小,一张纸的厚度都嫌距离太长。由于我们的眼睛的鉴别能力,离开焦点一定距离的物体我们看来也还是清晰的。距离焦点前、后有段距离的物体我们看来是清晰的,这段清晰地距离就叫做景深。景深是我们人的眼睛对清晰范围的视觉感官。对焦清晰的被拍摄物体距离相机这边的清晰距离叫前景深,无穷远的那边叫后景深。 图像清晰是拍摄技术的要求,从艺术的角度来说,要表现出图像整体的层次,立体感空间感等。所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,我们的摄影手法以及表现方法就应该遵循立体的视觉规律,虚实得度,层次渐变。虚实是可变化,这个变化实际上就是景深的控制。 在摄影中,要达到艺术的要求,是要有虚有实,清晰是我们对主体的要求,是对焦的结果,模糊是我们对主体以外的景物的希望。什么地方应该清晰,什么地方应该模糊,这就是我们了解和掌控景深的目的。 景深就是清晰的范围,超过这个范围,物体就不清晰了,那么这个范围由什么来决定的呢? 1、焦距:焦距越短景深越长,反之越短。 2、相机距离拍摄物体越近,景深越短,反之越长。 3、光圈越大景深越短,反之越长。 4、背景距离拍摄物体越远(远离景深范围),背景虚化效果越好。 从虚化的角度去说,距离近一点,背景远一点,光圈大一点,焦距长一点背景虚化效果就会好一点。这里就不用图片来解说了。 从实践来说,虚化效果最好的是背景远,可以远到无背景。虚化的极致就是无背景,如黑背景,白背景等。其次是长焦,再者就是距离近(怪不得现在大家都喜欢向前靠近模特拍近照)。大光圈有其不好的一面,就是景深太短,不容易控制,容易把主体也虚化,多数情况下得不到满意的主体清晰范围。 从实践上来说,虚化背景就是寻找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,都靠大光圈得不到满意的效果。 浅谈,若有不正确的地方敬请斧正,拍砖,不胜感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