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虎斑168 于 2017-6-19 00:29 编辑
第二.摇黑卡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在理解摇黑卡的空分+时分控制进光量的工作原理后,其应用则显得非常简单。当然首先得设法通过设置小光圈、低ISO和加ND减光镜等得到足够长的整体曝光时间,充分满足摇黑卡的时分条件。至于遮光的手段和手法则可以多种多样的选择——能达到减弱局部高光的目的和效果即可。下面就几种常用的应用说一说。 1. 模拟中灰渐变镜效果 摇黑卡可以很容易模拟灰渐变镜的减光效果。可以通过两种手法实现。以高光在上的场景为例。 第一种是黑卡半遮上下移动法。如图2所示。黑卡下缘为渐变起始位置,黑卡往复上下移动时,从起始位置往上的遮光时间越来越长,起到进光量越往上越小的渐变减光效果。通过改变黑卡下缘进入镜头的深度可以调节渐变起始位置;改变移动速度可以调节渐变梯度。 (图2) 第二种是角形黑卡〔可用方形黑卡的一个角〕水平移动法。如图3所示。通过改变尖角进入镜头的深度可以调节渐变开始位置;改变尖角的角度可以改变渐变的梯度。 (图3)
值得一提的是,在镜头前装灰度渐变镜,只能对镜头的整体进光量进行固定的有限的局部渐变减光,拍摄效果较为受限。而采用摇黑卡模拟,手法熟练后,则可通过操作手法的变化对减光区域、减光量、渐变梯度等进行灵活控制,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。 2.局部定时控制进光量 这是一种常用的能让高光比场景照片整体较为准确曝光的方法,适用于整体曝光时间较长的照片拍摄。 应用时首先确定整体曝光时间,设定好相机的光圈和ISO后,可通过用相机对场景中需要准确曝光的相对较暗处进行点测光,得到的曝光时间即为整体曝光时间,进行曝光时间(快门)设定(例如8s);然后用相机对场景中需要准确曝光的相对较亮处进行点测光,得到该处的准确曝光时间(例如3s);再算出两处准确曝光时间的差值,即为需要黑卡遮挡的时间(例如8-3=5s)。 拍摄时可采用实时显示方式,所见即所得,以方便找到需要黑卡遮挡的部位。先将黑卡放至需要遮挡的位置后,设置好整体曝光时间,打开快门,到了预定的遮光时间后(例如5s),移除黑卡,相机完成整体曝光时间(例如8s)后自动关闭快门完成拍摄。 要注意的是遮光操作中如果黑卡的位置固定不动,势必会在照片中遮光和不遮光的交界处形成明显的明暗差别分界,这是不允许的(除非你想要追求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)。解决的方法是使交界处产生渐变效果,这跟1.中模拟渐变的操作手法类似,只要让遮光黑卡抖动即可,控制抖动的频率和幅度,还可以改变渐变梯度和渐变区域的范围。 3.场景中带状(点状)局部减光 这种场景,要想用摇黑卡进行局部减光拍摄,有点难度。但可预先制备几个带有操作杆的不同大小的小圆片黑卡,应用时通过操作杆伸入镜头前需要遮光的特定位置,参照1和2的操作方法进行即可。 掌握以上3个方法后,即可基本应对一些高光比场景进行摇黑卡减光拍摄了。当然,还可以在理解了摇黑卡减光拍摄原理后,触类旁通,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根据需要创造一些特殊黑卡来进行拍摄。 用黑卡遮挡镜头还可以在用B门拍照时,模拟多重曝光功能。比如在拍较小且间歇燃放的烟花时,采用烟花亮时移开黑卡拍摄,合适时用黑卡遮挡镜头,下一个烟花亮时再移开黑卡,如此反复,即可将多个烟花合成拍摄在一张照片上,场面会更加壮观。 理解了摇黑卡进行减光拍摄的原理后,你会觉得其实摇黑卡并没有什么神秘,只不过是一种减光拍摄技巧而已,只要能满足其要求的时分和空分条件,谁都可以进行。当然,要做好,还要多练,才能熟能生巧。所谓的黑卡,也并非一块专用卡,只要能遮挡光线,一片厚纸,一张树叶,甚至手机,手掌……都是现成的黑卡!当然,还是以不透光、不反射的黑色卡为好,黑色鼠标垫就是一个理想的黑卡,还不会碰伤镜头。
以下是一个摇黑卡模拟中灰渐变镜操作的实例: 场景是高光比的南湖落日,为了满足时分条件,加了ND8减光镜,在ISO100、光圈16的设定下可得到1S的整体曝光时间,可以比较从容地进行摇黑卡操作。光照是上强下弱,故采用上下移动黑卡法。考虑到水面反射光相对较强,所以渐变应从下缘开始。由于整体曝光时间只有1S,上下反复移动难以控制,决定用一次移出黑卡方法。操作过程如下:半按快门合焦后保持,将黑卡放到镜头前靠近镜头,黑卡下缘与镜头下缘平高,按下快门,听到快门声后将黑卡上移,约0.6S黑卡下缘移离镜头,后快门关闭完成拍摄。(为方便大家对比,图4、图5均是RAW转JPG直出片) (图4)不摇黑卡时
(图5)摇黑卡 这个片子是用手机当黑卡拍摄的。从上面的片子看这个模拟从下到上的渐变灰度效果还是有效的,天空的高光得到有效衰减,细节显现了。但是中部的景物显得稍暗,如果有更充裕的整体曝光时间,比方2S以上,可以用‘稍慢——快——慢’的上移黑卡手法,使中部景物曝光时间比例多一点,那就更好了。当然还可以尝试对湖面和天空用双黑卡遮光的减光拍摄方法,只不过操作要更复杂一些。 掌握了摇黑卡的光学原理,就能创造条件满足其需要的‘时分’和‘空分’要求,熟练后即可根据拍摄场景采用合适的操作手法。其他就不再多举例了。
最后想说的是,摇黑卡局部减光拍摄技法,是在胶片相机时代摸索总结出来的,在当时的相机和暗房技术条件下,这不愧是拍摄高光比场景照片的高超特殊技法,被不少摄影师奉为秘技而鲜有外传,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。 现在这层面纱完全可以揭开了。 在现代数码相机和数码图像处理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,摇黑卡拍摄手法似乎显得有点落伍了。随着数码相机的感光宽容度越来越大,图像后期处理软件功能更加强大,前期拍摄基本上可以不加任何滤镜,只要采用RAW格式记录,前期拍摄时高光不致严重过曝,后期经软件〔如Photoshop和Lightroom〕简单处理,即可得到比较满意的照片。再用加渐变等滤镜和摇黑卡等拍摄手法似乎显得多此一举。 (图6)是不加滤镜草原风光RAW直转JPG片: (图7)是RAW片经Lightroom简单处理后的片 (图8)是裁为16/9画幅的片
当然,掌握摇黑卡局部减光拍摄的传统技法集技于身也不错,可备不时之需。但随时间的推移,技术的进步,这一技法必将成为‘绝’技。 注:本文早已完成,之所以迟迟未发表,是考虑到文中的一些观点,可能会触动某些以摇黑卡为傲的大师的利益。在此作者声明:本文并非针对某些人,只是希望从光学理论剖析摇黑卡的原理,使其不再神秘,以更多的摄影爱好者了解掌握这一技法为目的。如有不同观点,欢迎提出讨论!
|